作者|青山研究院
导语:没有经历过真正监管的行业,远远没有成熟。
一季度即将过去,国家层面基本明确了今年环保的方向,其中一项是——加强监管。
“监管”是环保各个阶段的高频词汇。回顾过去,国家几乎每年都在“加强监管”,但不同时期背后的内涵和具体举措大不相同。事实上,环保监管内涵的演变一直是推动环保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今年是二十大的开局之年,环保监管在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对环保行业利好显著。
开年以来,官方的一连串动作都指向了监管升级,先是强调“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接着指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统筹谋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部长、副部长频频赴一线检查。
近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的通知》,继续加码环保监管,该通知明确:
到2023年年底,排污许可日常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有效联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到2025年年底,固定污染源监测监督管理机制顺畅高效,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规范性显著增强,执法监测能力明显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接下来将在“加强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管”和“优化执法监测管理机制”展开工作。结合通知内容以及相关动作可以看出,环保监管的规范化、常态化趋势显著。
环保是一个吃政策饭的行业,一季度很多环保企业还没开张,眼巴巴在等上面的风向,现在监管加强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只不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几年监管本身也在发生变革,当下的监管已经不同以往,监管与环保行业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在改变。
那么,环保监管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新的监管趋势将对环保行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01环保监管的演变历程和常态化趋势
回顾环保监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一轮监管将有力促进环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环保监管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制定了一些具有环保功能的政策,但相对零散,内容更偏向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规范的环保监管程序,没有形成完整的环境法律制度。
第二阶段: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重要基本大法,并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等政策原则,开始产生监管的意识。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大概在本世纪初的十年,国家进一步健全了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环保监管有了基础,但没有形成完备的监管执法体系,环保部门甚至没有真正被赋予执法权。在此期间,环保行业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但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填空白、补短板,是实现“从无到有”。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发生在过去十年,环保理念和政策逐渐向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转变,环保监管逐渐走向成熟。在此期间发生了重大的扭转环保监管的举措,即环保督察。环保督察在极大程度上扭转了各地方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为环保监管执法常态化奠定了基础。这十年是整个环保行业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在从“从无到有”过渡到“从有到优”,环保监管开始成为行业发展关键的推动力。
在此过程中,环保监管经历了从探索建设到发展成熟、从督企到督政、从柔性到刚性的演变。具体而言,环保监管发生了以下转变:
1、从单一执法方式向多元执法方式转变,强调非现场监管、区域交叉检查、专案查办等手段,建立了高效的执法机制。
2、从部门单独执法向部门协同联动转变,强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构建了第三方辅助执法机制。
3、从监督企业向监督政府部门转变,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了环保督察工作机制。
4、从柔性执法向刚性执法转变,强调环保执法的法理性、不可抗拒性,形成环保执法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机制。
这些转变将是接下来推动环保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到行业中,环保监管在上述这些维度的转变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升级,意味着环保这事儿要真的达标了,要持续稳定地达标,而环保企业如果不能帮业主稳定高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就会失去市场。
在青山产业评论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反复论证并揭露过一个事实,即现阶段很多环保企业的模式、产品、服务建立在伪需求上,这些企业在环保监管常态化趋势下将面临南郭先生式的危机,因为环保监管正在推动行业周期的快速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