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在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统计中,常常被大做文章。
企业在资产中虚增商誉,或是在年末不计提、减额计提商誉,以此降低纸面上资产负债率,保证利润上涨,营造一片欣欣向荣的前景。
然而,这一调控利润的手段即将失灵。
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对于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评估做了详细规定,将减少上市公司的主观性,进一步规范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信息。
商誉指的是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能够实现更多利润的能力。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优势、经营效率高等多种原因,让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占据更大比重。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往往会让企业的商誉迅速增加。
而商誉减值监管从严,意味着会计审查严格,对商誉占比较高的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
收缩风险,踏实前行
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
过高的商誉背后,往往存在极高的信用风险,一方面使企业的债务负担被低估,另一方面增加了业绩的不确定性。
企业一旦发生“黑天鹅事件”,出现业绩下滑,经营不如预期,将会影响商誉价值。如果这时对商誉减值的风险预警不够,企业很有可能陷入亏损。
这次《会计监管风险提示》指出,导致商誉减值几种情形包括:经营出现问题、行业政策变化、技术更新、经营特许权调整、市场投资报酬率明显提高、国际汇率风险。
其中经营出现问题,导致利润不如预期是商誉大幅减值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存在业绩承诺情况。生态资本论探讨过的三维丝经营危机,就是典型的例子。
2017年三维丝出现高达2.1亿元亏损。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旗下子公司北京洛卡环保监管不力,财务审计不到位,导致经营不如预期。北京洛卡连续四年净利润为负,并没有完成2014收购时的承诺,即三年之内实现总计利润过亿。
为此,三维丝不得不计提大额商誉,金额共计约为1.68亿元。风光无限的三维丝,瞬间陷入了亏损的深渊,随之,股价一蹶不振。
新规的出台,就是要规范商誉计提,减少经营风险带来的企业市值蒸发。
总体水平可控,部分企业过高
环保行业商誉扩张主要出现在2015、2016两年,分别增长97亿、85亿。这两年,环保企业迅速扩张,各种并购、业务拓展层出不穷,商誉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
最近两年,环保板块整体商誉增长放缓。截至2018第三季度,环保板块商誉同比增加了9.3%。尽管总体风险可控,但还有一些公司仍存在商誉过高的问题。
环保行业的商誉过高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检测行业和流域治理行业。其中华宏科技、天壕环境、兴源环境等13只个股,商誉/净资产比例超过20%,属于较高水平。
商誉超过净资产20%,企业无形资产占比就会更大,导致企业在风险前更加脆弱。并且商誉的减值规模随之增长,很有可能会影响企业利润。
很多公司商誉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大规模外延式收购,清水源就是其中之一。
2016年12月16日,清水源通过增资的方式受让同生环境,作价1.50亿人民币。
2017年11月5日,清水源又以3.69亿元的价格,购买新三板企业中旭建设55%股权……
这一系列收购,让清水源的商誉规模走在稳步上涨的路上。
目前,清水源商誉规模为5.91亿,占总资产的16.4%,净资产的37.8%,远远的超过了净资产的20%。
好在,清水源净利润比较稳定。如果清水源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商誉减值将会对其产生重大冲击。
计提更加严格,或影响利润
2017年,环保行业的商誉计提比例约2.5%,属于较低水平。
由于环保企业融资环境转冷,行业商誉计提减值损失达到5.84亿元的高峰。
以前很多企业在商誉计提上打马虎眼,为保证利润水平,往往对于商誉减额计提,或是根本不计提。
比如正在停牌的中金环境,其商誉规模达到其净资产六成以上,两年来从未对商誉进行过计提,一直保持在29.6亿。
证监会新规的颁布,将改变这一现状。
新规规定,上市企业要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重点关注特定减值迹象。这意味着,商誉,作为企业无形资产中的最不稳定项目将被严管,定期计提将成为常态。
由于商誉的计提会计入资产损失,环保企业如果计提商誉,很有可能严重影响其净利润水平。
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天壕环境,它并不像清水源一样收入稳定,天壕环境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391万元。
雪上加霜的是,天壕环境商誉规模达到11.7亿,几乎与其年营业收入持平。如果按照每年最低2%的商誉计提来看,天壕环境的亏损将扩大近6倍,严重影响其利润水平,导致市值缩水。
由于经营不善的企业更需要加速计提商誉,这意味天壕环境的日子会更加困难。
伴随着环保企业间收购的日渐频繁,商誉的扩张可想而知。
新规后,企业间合并产生的商誉,会逐渐减少。如果前期对商誉减值风险评估不够,导致后期加速计提的话,无异于掩耳盗铃,会给自身的市值,带来巨大的冲击。
唯有定期计提,合理调整商誉规模,才是上市公司迎接新规的正确姿势。
作者: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