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健康建筑环境到底有多重要!

千家网
关注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为防止疫情扩散大家不得不受困于家中,由此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开始思考建筑物在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公共建筑。

疫情期间,我们也看到了从国家到地方都纷纷紧急出台了疫情期间建筑物运营标准与指导意见,尤其是排水排气系统。由此可见健康建筑对于打造健康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因为,居家隔离期间,健康的居家环境、专业可靠的社区服务至关重要。而在健康居住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健康建筑”的认知,也引发了关于健康住宅标准的讨论。

经过此疫,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中,未来的购房者们在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的意愿将大大提升,尤其是利用先进的智能建筑和智能家居技术打造健康的居家生活环境。

疫情之下,健康建筑环境到底有多重要!

因为,房屋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建筑物,而且它还与我们周围所处的社区、人和环境密切相关,所有这些相关因素都会影响居住环境的健康状况。因此,如何利用科技监测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加强社区人员出入管控以及提升社区健康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全球健康研究所(GWI)的数据,2018年全球健康经济市场规模约为4.5万亿美元,从2015年到2017年每年增长6.4%。在这些不断增长的健康市场中,房地产健康市场是非常重要部分。到2023年,该细分市场预计将由2017年的1340亿美元增长到1,98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根据GWI表示,从1980年代开始,健康建筑和社区是从数十年来以健康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演变而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累,为可持续建筑、智能家居技术以及全新健康生活方式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GWI的调查数据,2018年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建造开发的健康生活方式建筑和社区项目已超过740个。

另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调查数据,对于购房者来说位置当然很重要,但舒适的居住空间以及智能高效的技术和照明也很重要。

上图展示了消费者对于房屋功能重要性方面的调查数据,其中居家环境舒适度排在了第一位,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日常费用、能源管理、智能家居、绿色生活方式等都成为消费者购房考量的重要因素。而物联网和智能家居技术的应用刚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即提升居家环境的舒适性、便利性及健康水平,同时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费用。

同时,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房屋更受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调查数据来看,消费者最熟悉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是LEED(75%),其次是能源之星ENERGY STAY(67%)。但专注于健康建筑的WELL标准却鲜为人知。

WELL是全球首个以人为本关注居住者居住生活的建筑认证标准,包含七大认证体系: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适、精神,多达102个标准,致力于改善人体11大身体系统。因此,WELL认证更多地立足于医学研究机构,探索建筑与其居住者的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重塑建筑标准,全方位解决居住健康问题。

WELL标准提出了维护心血管系统的重要因素,如压力、营养、健身和环境污染。

从空气和营养等策略上支持减少对消化系统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从营养、舒适策略上帮助减少外界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从水和空气策略总结了可帮助增强免疫系统健康的元素;从水和空气策略帮助维护皮肤系统的整体健康;从舒适、健身、营养策略鼓励安全健身和更加健康饮食的机会。

从光、空气、水、舒适策略通过各方面介入,将支持神经和感知功能至于最重要的位置;从营养和健身提出策略维护生殖系统健康;从空气、健身策略限制环境中的霉菌和病菌,提供更多的健身机会,维护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

健康建筑与健康社区有什么区别?

健康建筑:是主动设计和建造以支持其住户整体健康的房屋。

健康社区: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兴趣和经验,他们积极地追求其各个方面的健康,并且生活紧密。

对于健康建筑,本次疫情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除了消费者对健康建筑认知不足之外,很多地产商在进行建筑开发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健康设计问题,受制于高昂的低价,往往建筑采光通风设计不合理;同时,出于成本考虑许多能够提升人们居家健康环境的人居科技系统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如新风系统、健康的供水系统等等。

而对于社区而已,放眼全国社区建设,基本配套都是优先考虑商业配套,怎么赚钱才是开发商考虑的重点,仅有的社区生态空间功能被压缩到极致。至于健康配套、防疫物资储备基本处于裸奔状态,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果可想而知。此外,还有各种智慧社区系统基本处于瘫痪或无运营状态,门禁系统形同虚设,监控系统年久失修……。

十几年前的“非典”改变了我们卫生习惯,相信此次“新冠”疫情对于健康建筑的发展同样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