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计划

节能环保一言堂 中字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生态文明建设为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赋予了新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同志2014年视察北京时,明确要求落实结构调整任务推进园林绿化发展。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都把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建设“美丽北京”和“和谐宜居之都”过程中,园林绿化不仅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在促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作用突出。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拓展了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实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统筹园林绿化生态建设。面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北京区位优势,带动天津、河北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共同发展,不仅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而且为北京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3.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冬奥会的筹办为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新要求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一项重要决策,2022年冬奥会的筹办,更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要筹办一届绿色、节约的冬奥会,要把北京建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北京市提出了“疏解增绿、留白建绿”的全新规划发展理念,这为我市园林绿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要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提升碳汇能力,发展低碳技术。将碳汇、碳中和等当前国际社会认可的生态指标和理念融入其中。

(二)面临的挑战

1.固碳增汇功能仍需提升

截至“十二五”末,全市仍有480万亩中幼林需要抚育,20万亩荒山尚未绿化,10万亩废弃矿山有待修复治理。全市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仅为27.9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1%,世界平均水平的28.0%。林地绿地资源总量仍显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碳汇功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亟待增强

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应对极端气候与气象灾害方面的辅助与支撑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面对雨雪冰冻、大风、雾霾、沙尘暴、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频发的现状,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的预警与响应机制还未建立。因此,研究和分析园林绿化适应气候变化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与损失的工作,还需要深入地开展。

3.碳汇综合管理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十三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以及北京市政府,都在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新的战略部署,国家也将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市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还存在管理与技术的规范化不完善、林地绿地资源碳汇计量监测与效益评估未全面铺开、社会志愿参与程度不高、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程序,加强技术支撑、公众宣传与人员能力建设,形成完善的林业碳汇综合管理体系。

4.节能减排工作需加大力度

目前,园林绿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传统高能耗与高排放生产经营模式为主、新兴低碳技术与产业推广应用不足、行业能耗统计相对困难、人员仍然缺乏低碳办公与生产意识等诸多问题,面对“十三五”时期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对农林牧渔业提出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到5%”的任务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三、“十三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及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落实国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为总体要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绿色城市”、“海绵城市”,补短板解决大城市病为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园林绿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扩大林地绿地面积,提高林地绿地质量,加强行业节能管理,做到减缓与适应并举,不断提升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的增汇减排功能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深化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发展,协调推进。把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考虑,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保持和增强全市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减缓适应,同举并重。加强适应性研究,提升林地绿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提升现有林地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减缓气候变化趋势。

3.科技创新,制度保障。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用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措施来支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继续完善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顶层制度设计,促进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4.政府引导,市场调节。通过政府引导,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公众和碳排放大户积极主动参与,建立多元化园林绿化生态建设融资渠道,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三)行动目标

园林绿化资源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林业碳汇综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区域协同发展取得突破,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与人力保障体系逐步夯实,全民参与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积极消除碳足迹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森林蓄积量达到177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60%,森林碳储量较2015年增加150万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达到5%。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