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您知道要控制哪些温室气体吗?

CE碳科技
关注

来源:《CE碳科技》 微信公众号

整理:徐一雯

本期是“碳”索系列第二篇,为大家介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气候变化,以及需要重点控制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在上一期中,我们回顾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历程,了解了什么是IPCC、UNFCCC、COP等专有名词。本期将为大家介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含义,以及全球需要重点控制的温室气体种类。

一、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

温室气体指大气中自然或人为产生的气体成分,能够吸收并释放地表、大气和云发出的地面辐射光谱特定波长辐射。该特性可导致温室效应。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氢氟氯碳化物类(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室气体。

二、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大气通过对辐射的选择吸收而防止地表热能耗散的效应。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玻璃层”允许太阳辐射能透过,但却阻止地面热量散发,致使地面温度上升,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三、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指气候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可根据气候特征的均值和/或变率的变化进行识别(如采用统计检验方法),而且这种变化会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为几十年或更长时间。

气候变化可能归因于自然的内部过程或外部强迫,如太阳活动周期的改变、火山喷发,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或土地利用的持续改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条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人类活动的气候变化,而人类活动改变了全球大气成分,这种气候变化是同期观测到的自然气候变率之外的变化”。

因此,UNFCCC明确区分了可归因于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后的气候变化和可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2011-2020年全球表面温度较1850-1900年高出1.09℃。

自1850-1900年以来的全球温升主要归因于人类活动,与人类的影响相比,气候系统内部的一些变化,以及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在数百年增暖当中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人类活动正在以过去2000年来前所未有的速率令全球变暖。

什么是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您知道要控制哪些温室气体吗?

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图

四、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

人类对于温室气体控制的认识在不断变化提高。

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一般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温室气体控制。

1997年,联合国气候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COP3)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将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定为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

2008年, UNFCCC将三氟化氮(NF3)添加到了进行监管的温室气体之列。

最新版《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19年修订版》中包括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氢氟烃(HFCs)、全氟碳(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五氟化硫三氟化碳(SF5CF3)、卤化醚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未涵盖的其他卤烃。

在我国,生态环境部2021年1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列入的7类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与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相符。因此我国温室气体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上述7类气体展开。

更多环保固废领域优质内容,欢迎关注《CE碳科技》微信公众号。

       原文标题 : 什么是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您知道要控制哪些温室气体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