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处理技术特点对比分析

OFweek环保网 中字

  纳滤膜(NF)

  纳滤膜: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它是一种特殊而又很有前途的分离膜品种,它因能截留物质的大小约为纳米而得名,它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盐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被用于去除地表水的有机物和色度,脱除地下水的硬度,部分去除溶解性盐,浓缩果汁以及分离药品中的有用物质等。

  工艺特点:

  (1)浓缩纯化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带入其他杂质及造成产品的分解变性,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

  (2) 可脱除产品的盐分,减少产品灰分,提高产品纯度,相对于溶剂脱盐,不仅产品品质更好,且收率还能有所提高。

  (3) 工艺过程收率高,损失少

  (4) 可回收溶液中的酸,碱,醇等有效物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5)设备结构简介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6)操作简便,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稳定性好,维护方便。

  反渗透膜(RO)

  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微孔的直径一般在0.5~10nm之间,透过性的大小与膜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有的高分子材料对盐的排斥性好,而水的透过速度并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结构具有较多亲水基团,因而水的透过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一种满意的反渗透膜应具有适当的渗透量或脱盐率。

  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工艺特点:

  (1)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

  (2)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

  (3)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

  (4)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

  (5)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

  (6)制膜原料来源容易,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在实际的水处理中,水质净化不可能只使用一种过滤膜就能把污水处理达到标准,一般来说工业污水如果作为要求较高的循环水利用的话,则需要用石英砂或炭缸进行预处理,再加上两种以上的膜处理才能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如果是饮用水的话则要求更高,在膜处理的工序更复杂。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