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视点:天壕节能近期焦点汇总

OFweek节能网 中字

  天壕节能表示,目前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预计未来每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均有较大的投资。同时,随着公司发行上市成功及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投资大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能力增强,届时对资本的需求将会更高。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壕节能已投入运营及在建、拟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达29个,是国内余热发电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多的公司之一,已签约的项目主要分布于水泥、玻璃行业,其中水泥行业13个,玻璃行业16个,正在开发冶金、钢铁和化工等行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目前极少数具备跨行业余热电站投资、设计、建设、运营能力的综合节能服务公司之一。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9年、2010年及2011年天壕节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38.05万元、9,001.96万元和18,307.2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2.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108.35万元、2,971.16万元和5,155.2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5.67%。随着已签约在建、拟建项目逐步投入运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预期仍将较快增长。

  商业模式致资金链紧张 上市募资疑团

  天壕节能此番上市,由于借债太多的原因,被众多媒体解读为圈钱还债。事实上,这已不是天壕节能首次面对资金链紧张窘境。2008年,天壕有限(天壕节能前身)就差点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资料显示,天壕有限的余热发电项目要求在合作确定后12个月内建成,单个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额一般高达3500万元-8000万元。在2008年9月30日之前,天壕有限及其子公司已开工建设的余热发电项目达到5个,已付款金额和未付款金额分别高达5586.8万元和21183.2万元。除此之外,天壕有限还签订了多个余热发电投资合作项目。

  如此大的投入收益原本可观,可是天壕有限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决定了项目投资只能通过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收益分年收回,因此业务快速扩张之时资金压力也巨大。

  事实上,天壕节能对此在财务上也有所准备,天壕有限管理团队拟通过境外架构尽快完成第二期境外融资,德银承诺为中国节能(香港)有限公司(下称“节能香港”)(天壕有限母公司)提供第二期2.4亿港元债券融资。哪知2008年恰遇金融危机,德银无法兑现承诺,故天壕节能资金链紧绷,面临破产。

  为挽救困境,天壕有限决定将股权转回境内,以期获得银行贷款。当时,陈作涛控制的境内企业北京德之宝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德之宝”)分两次受让节能香港持有天壕有限的主要股权(69.71%),德之宝同时对天壕有限增资人民币3627.5万元。此番变化的最终目的便是满足境内银行对于贷款的要求,后使天壕有限成功获得6100万元的银行贷款。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