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做ESG,高大上VS接地气,怎么选?

壹DU财经
关注

文:宇航

编:亦可

财报是企业的财务成绩单,ESG报告是企业运行健康度与社会连接度的体检表。近年来,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在发布财报的同时发布ESG报告。也因此,ESG被视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

一组数据将这一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中上协数据显示,2022年沪深A股有1366家企业发布了ESG报告,同比增长22.8%,覆盖行业扩大到57个。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E(环境)、S(社会责任)、G(治理),在这三个方面中,E又往往是大多数公司重点发力的方向。尤其是国内“双碳”政策出台之后,不少企业将ESG 的重点放在节能环保层面。但很明显,光有E还撑不起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

此时,国内的企业该如何正视ESG的大势,又该如何展开相应的布局?以便在这波潮流中立于潮头?

01

大厂纷纷将ESG提到重要位置

在这一方面,互联网大厂们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的行动,他们在ESG层面的布局都在加速。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腾讯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提到:“我希望未来的腾讯,不只是在向股东交出财务答卷;社会价值的创造,也是向相关方交出的可持续价值答卷。”

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刚刚卸任的阿里巴巴掌舵人张勇,他曾表示:“ESG是阿里巴巴走向102年的重要基石。”

今年是阿里集团系统性实施ESG七大战略方向的第一年,在近期发布的阿里巴巴ESG 报告中,其相关行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集团自身运营净碳排放和价值链碳强度实现“双降”;在乡村教育、适老化、无障碍、乡村振兴等诸多领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ESG正成为改革后阿里巴巴与业务集团之间的价值纽带。将ESG充分融入商业场景,成为阿里巴巴在2023年非常重要的势头。

而另一家电商巨头拼多多也将ESG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早在2021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公布的2021年度致公司股东信中,即阐明了平台对社会责任的规划。在黄峥眼中,未来的拼多多,是一家永远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价值放在第一位的企业。甚至他在讲述自己未来的“种地大计”时,依然强调个人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

京东新上任的CEO许冉,在其第一封全员信中也表达了京东对ESG的重视——未来二十年,京东将累计投入超3万亿元用于百万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京东乡村振兴“奔富计划”带动超1亿农民增收;累计携手6千万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升级,到2043年京东全面实现碳中和等等。

美团的ESG则开始得更早,据一位美团离职员工向壹DU财经透露,早在2017年左右,美团就成立了专门的ESG部门,不仅抽调了内部的精兵强将,更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士。据其回忆,当时该岗位的月薪给到了30K左右。“这个薪资水平在当时很有吸引力,身边有不少同事包括自己想转过岗过去,但当时对ESG还没有体系化的了解,一方面不知道前景如何,另一方面也怕自己无法胜任。”

如果说六年前行业对此的认知还不成熟,那么到现在,ESG体系的建设早已成为各家大厂的必选项。在某招聘平台,ESG相关的职位最高给到了50K的月薪水平。除了互联网大厂格外重视ESG相关的工作外,诸如制造业、工业、消费品牌等也都在不遗余力地加速相关布局。

02

“危”机共存的特殊行情

虽然各大企业都格外重视,但国内企业的ESG评级表现却不如人意。以目前较为权威的ESG指标之一——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所编纂的全球型指数MSCI为例,国内大厂的整体评级维持在B级区间,处于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腾讯一直处于BBB级,美团曾两次获得AA评级,但目前降到了BBB级,京东则是从2017年的CCC级上升到目前的BBB级,唯一表现不错的是网易,目前为A级。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壹DU财经看来,国内ESG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所有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一家企业在某个点上做得不错后,其他企业不可避免地开始“抄作业”。

比如在E的层面,“双碳”和“节能”是重中之重。科技企业大多在强调绿色算力、绿色运营,协同供应链上下游生态伙伴,一起推动减碳目标。

如以供应链为护城河的京东,就将重点放在了供应链的优化上。如物流端,京东物流的循环青流箱、自营新能源车辆、氢能源物流卡车等基础设施等,都在供应链的具体环节持续推动减碳与节能。

再比如在S(社会)角度,由于大厂们业务多元,因此涉及的话题会比较多,既包括了内部的员工关系、雇主品牌,也包括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以及公益等本土化议题,也包括了技术层面的隐私保护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推进及应用落地,技术伦理等问题也浮出水面。

对此,大厂们多半会通过ESG报告的方式来回应上述问题。如美团一直强调“对骑手的赋能”,百度会主动回应对技术伦理上的坚持,腾讯的ESG报告则重点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拼多多则强调其在农业方面的供应链实践。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重点关注的点都在ESG的范畴之内。换个角度看,也说明ESG的范畴非常大,即使大厂业务繁多,所涉及到的方面和话题较多,但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细分领域。

也因此,虽然各家大厂都在加强ESG建设,但他们所打造的体系却各有千秋。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将构成这些公司的价值核心。

03

最接地气的ESG

客观地讲,当前国内大厂们的ESG 实践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让外界欣慰的是,他们一直在努力,无论是重视技术的百度,重视供应链的京东,还是重视农业的拼多多,本质上并没有高低优势之分,有的只是殊途同归。

在诸多大厂中,拼多多一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拼多多的ESG,恐怕“接地气”会是首选。

为何会有这样的感知?

在去年大环境之下,拼多多取得了39%的营收增幅和306%的利润增幅,在国内企业中算得上优秀,但拼多多仍将自己定义为“一家还处于投入阶段的年轻公司”,原因则在于盈利能力并不是拼多多的首要任务,农业才是。

事实上,拼多多是一家从成立起就三句话不离农业的公司。拼多多起家的领域就是农产品。在上市后,凡财报、投资者会、管理层,几乎每次都必定谈及“田间地头”。自上而下的重视,使得拼多多在农业领域的成果有目共睹。

站在当前,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企业责任来讲,怎么重视农业都不为过。因为我国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吃饭问题一直是我国举国轻重的大事。“农业强国”这四个字,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被划了重点。

2020年以来,拼多多连续三届落地“全球农创客大赛”“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等农业赛事活动。

在2022年,拼多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超过1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农业依然是其重点投入的领域。2021年,拼多多专门设立了“百亿农研专项”,宣告“利润投于农业”。

2022年,拼多多还发起了“农云行动”,旨在优化大规模、精准、高效的供需匹配,引导农产区加速“数实融合”;提升前沿科技在农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能力,助力科技转化;加大新农人扶持力度,让乡土风物特产持续出村进城。

到了年底,拼多多在全国20多个省份发起了“暖冬行动”,帮助解决各地农产品面临的存储、流通等难点,累计收购农产品近3000万斤,失去应季农货的线上回事销售,助力农户增收。

为了更好助力农产品上行,拼多多持续多年推动“超级农货节”“多多丰收馆”“多多新匠造”等活动,坚持对农产品“零佣金”,依托百亿补贴、万人团、直播等形式,覆盖了超50万农副产品,扎扎实实地让小农户拥抱大市场。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农业没有捷径。拼多多从成立起到现在,一直坚持战略性投入农业,围绕产品、产区、产业支持农业实体的发展。而这恰恰是拼多多在ESG层面最踏实、最接地气的答卷。

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农业,藏着中国人的智慧,更藏着更多的希望。拼多多扎根农业,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落在田间地头,给予农业从源头到终端切实的助力,构成了当下最接地气的“ESG模板”。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原文标题 : 互联网大厂做ESG,高大上VS接地气,怎么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