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于环境破坏速度和程度的不断加剧,滋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各种对生活和生存威胁的频繁出现,令大家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改善自然便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应对之选。
从1970年开始,国际上也是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义为“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民众对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动员全民参与到环保运动,通过绿色生活,改善地球环境。截至今年,已是第24届,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那么在此主题之下,我国该从哪些方面出发应对环境危机、保护地球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除了加大环保宣传、动员全民参与之外,积极引入各种智能技术也不失为一个推动治理升级的有效手段,就比如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发展持续加速
近年来,伴随着飞控、导航、通信、电池等技术的陆续突破,我国无人机产业已经迎来快速崛起。从传统军事领域到现有民用领域,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产品数量与种类日益增多,同时市场规模也在飞速扩张与深化。
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相继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项整治方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政策环境的持续利好为无人机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与此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无人机性能也迎来大幅提升,人机融合趋势与效果也愈发显著,无人机的消费体验也逐步升级。技术升级带来的应用普及,满足了越来越多人的消费需求。
此外,近两年国内高校不断开设无人机相关专业;国家设立无人机新职业;无人机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相继成立、构建标准;各地兴建无人机小镇和研发基地;以及社会组织无人机竞赛等,也加剧了产业发展的热情与活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无人机市场需求得以进一步释放、产量和应用得以进一步升级、产业发展也得以进一步加速。截至目前,我国无人机发展已经迈入高速阶段,不仅消费级市场成功开启,后续工业级发展也将加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