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质疑的艾可蓝,靠什么在IPO中突出重围?

生态资本论
关注

10月31日,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可蓝”)IPO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

但在上会前,外界对艾可蓝的产能、客户稳定性、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关系等,质疑声不断。

那么,艾可蓝成功过会,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瑕疵与质疑

艾可蓝实控人刘屹曾表示,创业10年来,凡是跟他们合作过的伙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踢他们出局的,合作在不断深化。

但是,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15-2017年度艾可蓝对五大客户之一的常柴股份销售金额分别为1331.4万元、790.98万元和377.88万元,在逐年递减。

为何技术越成熟、规模越大反而对主要客户的销售额却连年递减呢?

事实远不止如此,2015年,艾可蓝前五大客户中的威海聚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宁波市格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均未出现在2016-2018公司五大客户名单当中。

可见,客户稳定性并不如意。

艾可蓝的真实产能也颇为让人疑惑。招股书披露,艾可蓝募投项目之一——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升级扩产项目,2017年度的标准产能为9.98万套。

然而,据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官网上披露的公司募投项目环评报告披露,艾可蓝在环评报告发布之日时的产能合计为15万套。

于是矛盾出现了,招股书披露2017年产能仅有9.98万套,这还是在2017年下半年大幅增加了产能的情况下的数据。而环评报告披露在当年6月份公司的产能就已经到了15万套,超出了近50%。

这个来源,产能不一致,到底哪个是真实产能,让人一头雾水。

股权变动过于频繁,也是外界质疑艾可蓝IPO的重要原因。

2011年6月8日,金桥公司按照“股权转债权”的方式退出,艾可蓝实施减资。这是公司首次对股权结构做重大调整。

2015年3月,公司引入广发信德、珠海康远两家机构,二者增资2000万元。

当年7月,员工持股平台池州南鑫通过参与增资方式入股。也是在此时,自然人梁水生通过受让股权入股。

令人不解的是,当年3月,刚刚入股的广发信德、珠海康远两家外部机构股东向外转让股权。

当年11月,公司迎来第四次股权转让。公司实控人刘屹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姜捷、吴勇、戴恒荣及贾良文等四人。

2018年6月28日,通过受让股权入股的姜捷突然将所持艾可蓝180万股全部转让给志道投资。

另外,艾可蓝在环保上面有点“瑕疵”。

2018年2月,安徽省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驻点督查时发现,艾可蓝酸性吸收塔损坏,有酸性气体泄露。

看起来,艾可蓝步履蹒跚地走向了IPO。

好在,过会了。

艾可蓝实控人刘屹

成功过会,受益于蓝天保卫战

如果说,每家IPO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瑕疵,在优势面前,发审委对小瑕疵有足够的容忍度,那么艾可蓝的优势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艾可蓝从事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并提供专业的排放检测与标定技术服务。产品与技术适用于汽车、摩托车、通机、工程机械、船用动力、发电机组、农业机械等。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蓝天保卫战成为国策的大环境下,2014年,汽车尾气排放国三标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国四标准,后处理成为柴油机的标配。汽车发动机厂家纷纷采购新的尾气后处理产品,艾可蓝的销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2014年,国四排放标准正式执行,两年后又升格为国五标准。又给了艾可蓝较大的机会。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未来几年,国六标准实行后,柴油车需要加装SCR装置才能达到排放要求,据测算,这将催生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由于近年来国产技术进步很快,替代进口已经成为大趋势。艾可蓝就是其中佼佼者。

艾可蓝产品的问世,打破了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垄断,同时证明了在尾气后处理领域,中国人也可以做得很好。国六标准相较国五标准,又是一个质的飞跃,目前艾可蓝已经研发完成相关产品,并正在为多个龙头企业配套验证,随时准备投放市场。

在尾气排放符合国五标准的轻型柴油商用车市场,艾可蓝SCR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69%,排名第三。

“在发动机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与国际最先进的水平扳手腕。”董事长刘屹曾这样说。

艾可蓝研制的产品可以消除发动机95%甚至99%的主要有害污染物,除了汽车,还可以应用到各类机械、船舶等重污染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在部分关键点上还有反超。

另外,艾可蓝在产品研发上舍得重金投入,这也是其能成功过会的重要原因。它平均每年研发占营收的比例在6%左右,最高时能达到9%。

艾可蓝正在快速成长为国内汽车环保产业的领军企业,与此同时,它也正在加速从单一的发动机尾气治理企业向大气环保综合治理企业转型。

治污当前,成功过会的艾可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