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11月4-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过程预测解读

节能环保一言堂
关注

近日,环保部对京津冀地区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显示,11月4-8日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将出现一次中到重度污染过程,其中京津冀中南部的部分城市有可能达到严重污染。11月3日上午,北京市在蓝天白云中发布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天津市和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部分城市也陆续发布橙色预警。

今年3月下旬以来,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散乱污”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治理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下,北京市长达200多天没有出现重污染过程,这是2012年开展大气PM2.5监测以来前所未有的。而针对这次重污染过程,为什么上述城市要提前发布预警、将采取哪些措施?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专家对此进行了预测解读。

根据预测预报和历史资料分析,这次京津冀区域的重污染过程主要是在持续偏南风和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逐步积累、传输和二次转化所导致。从气象条件上看,4-8日期间京津冀区域将有持续的偏南风,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和河北中南部等地的污染物向太行山沿线城市传输,期间大范围的逆温也将加速污染累积,同时NOx、SO2等气态污染物发生化学转化,生成硝酸盐、硫酸盐等二次颗粒物,推高局地PM2.5浓度。从污染物排放上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工业、柴油车排放量还很大,并且随着气温的下降,京津冀区域部分城市已陆续启动冬季采暖,在农村地区也出现了自采暖现象,造成区域上污染物排放量增大。

根据过去几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经验,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在污染累积之前就把排放强度降下去,从而达到“污染削峰”的效果,是重污染应急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多家科研单位的空气质量模拟分析都表明,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能够更好的降低PM2.5峰值浓度。例如,针对2016年12月16-21日的重污染过程,管理部门基于提前3天对污染过程发生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的精确预测,北京市在12月15日的蓝天白云下提前32小时向社会发布通告,于16日20时起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15-25%左右,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重污染的不利影响。因此,针对11月4-8日的重污染过程,各地一早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启动应急减排措施,就是为了及早防控PM2.5污染,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今年7月初,环保部就启动了“2+26”城市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通过4个月的努力,各地的应急预案有了很大进步,一是对涉气企业应急管控的覆盖度大幅增加,由修订前的不到1万家增加到现在的近5万家;二是规范了应急减排比例,新修订的预案是在全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规定了各级别的减排比例,大幅提高了减排要求和实际效果;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一厂一策”的减排要求,修订后的预案措施明显提升了可操作性,便于督查人员核查核算,使得减排措施真正能够落到实处。此外,今年8月底发布实施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也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1月4-8日各地启动橙色预警期间,强制性减排措施将包括钢铁、水泥、铸造、家具、矿山开采等行业的停限产,国Ⅲ及以下的机动车限行,重点企业错峰运输,施工和交通扬尘管控等。同时,环保部派驻“2+26”城市的强化督查组400余人将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启动和落实情况,重点就采暖锅炉启炉和运行过程达标排放、企业重型货车错峰运输、“一厂一策”的工业企业停限产等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秋冬季攻坚方案要求开展错峰生产的城市,重点检查错峰生产企业准备与落实情况。“2+26”城市专家团队也将针对各个城市的重污染过程开展来源成因和措施效果分析工作,为当地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