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发改委网站 中字

价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对于生产者来说,要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减少排放转化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约束,使主动节约者、积极减排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效益和机会,使浪费资源者、高污染排放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收入差距的存在,不同收入人群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味强调配置效率,其价格就不能被低收入人群所接受,这需要按照社会公平原则制定有关配套措施,坚持“保基本”的理念,对低收入人群生活给予必要保障。

健全节能价格政策体系 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健全了反映能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了“保基本”的居民阶梯价格制度,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领域形成了基于能耗的阶梯价格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这些年来,对于居民日常生活和一些特殊行业中使用的水、电、气,实施了用得越多、价格越高的政策。这与人们习惯的买东西买得越多、价格越便宜的道理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下来可支配资源就少,水、电、气在我国都属于紧缺的能源资源产品,为了促进居民树立节能意识,改善消费习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居民用水、电、气推出了阶梯价格机制,也就是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分成几档,并按档实行递增的价格标准。其中,对于保证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用水、电、气,实行较低价格,对于对可用可不用的用能需求实行较高价格,对高消费的用能需求实行高价格,这样既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又能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家庭的节能意识明显增强,社会上节能的习惯蔚然成风。

以居民阶梯电价为例。自2012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面推进居民阶梯电价制度以来,居民节电意识明显上升,电力消费习惯明显改善,既保障了低收入群体日常生活用电支出维持在低水平,又促使人们形成了人走灯熄等良好的用电习惯,有力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如果你家是“低保户”或者“五保户”,则每月有10-15度的电量不用花钱。据测算,我国有3616万户的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享受了该优惠,一年下来,户均优惠54元,占到该类家庭电费总支出的30%-40%,减少了他们的电费支出20亿元。2012-2015年间,一、二、三档居民用电量增速分别为7.7%、9%和2.2%,第三档用电量增速显著低于前两档,而且第三档总用电量占全部居民用电量的比重从21.6%降至18.9%,下降了2.7个百分点。同期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2.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评估认为,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得到了较好保障,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高消费的奢侈用电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在上海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实施以来,大部分居民已形成较强的节电意识,35.1%的居民专门购置了节电设备(如购买节能灯、用太阳能(6.230, 0.07, 1.14%)热水器替代电热水器等),17.5%的居民改善了用电习惯(如随手关灯、及时关闭待机电器、将电热水器24小时保温改为即开即用等)。

——节能降耗,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呈现高能耗、低门槛的粗放式发展,在新常态下,固有的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突出。以钢铁行业为例,长流程钢铁企业能源支出占总成本40%,其中电费占能源支出的30~40%,单位产品能耗非常高。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11亿吨,实际产量约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70%,钢铁产能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转变为绝对过剩。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节能降耗改造,淘汰部分能耗高、低效率企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对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实行基于能耗的阶梯式价格政策,与居民阶梯以电量为分档基础略有不同,高耗能行业阶梯是以能耗作为分档基础,能耗越高,用电价格越高,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加快节能改造,降低能耗以达标,降低能源成本支出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比如,对于采用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的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年产200万吨水泥,在国家基于可比熟料综合电耗水平标准的阶梯电价政策出台后,按吨水泥可比综合电耗100度计,每度电加价0.1元,电费支出年增加2000万元;每度电加价0.2元,电费支出年增加4000万元。据主管部门统计,在水泥阶梯电价政策实施前,国内有20%左右产能的生产线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阶梯电价实施后,水泥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大为增强,生产线达不到能耗标准的一半被淘汰、一半经过升级改造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能耗标准。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实现了行业优胜劣汰、良性竞争,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一举多得。

同一片蓝天下 同呼吸共命运

废气、废水、废物无节制的排放,是造成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减排,是我国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严峻挑战。推动减排,一方面需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研究更加清洁的、资源循环利用的新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价格政策,逐步使企业排放各类污染物承担的支出高于主动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主动治污减排的积极性。

——黑色煤电,清洁排放。2016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煤,其中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69.6%、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62%,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仅28.1%,凸显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也决定了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2016年我国每100度电中有66度是由燃煤电厂发出的。有效降低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是减少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牛鼻子”。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