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推动节能环保事业发展

OFweek环保网 中字

 2018年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共同在青海举办了“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OFweek环保网编辑现场参加聆听大咖们的分享。其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中国动力电池发展的几个问题发表了演讲,关于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体系的建设,他也提出了发现的难题以及给出了他的意见。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从发展阶段看,最早投入市场的车载动力电池已经开始进入退役期,第一波规模化的退役即将到来,动力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对环境保护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认为:“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处理好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对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未来电动汽车将与可再生能源密切配合,动力电池作为绿色能源,它所依托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电,而较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则有赖于储能载体的支撑,这就使车载电池和可再生能源构成了一个最佳的搭配。这种结合既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又可以打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保意义。

他强调,“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和体系建设还没有到位。”目前回收利用的技术还不太成熟,收购网络还不太完善,管理措施还不够健全,支持政策还不够到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尚待探索。

因此,他建议企业要加快电池回收再利用的体系建设。要从战略高度来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制定相关的技术、安全、环保标准,鼓励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企业的发展,要研究出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

此前,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副巡视员、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黄建忠曾表示:当前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正步入一个重要的攻关阶段。表现为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无论动力电池的设计生产,还是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置、综合利用,都还处在一个扶持及规范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阶段。

第二,电池生产制造企业如何采用标准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产品结构设计,加强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如何建立起以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各种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渠道。

多部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5月21日,在OFweek2018(第二届)中国动力锂电池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杜文龙教授从六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动力锂电池梯级利用技术的应用。

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方面,杜教授分别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政策,并重点讲解了国内的相关政策。首先,国内从2016年1月开始,到2017年1月,多部委陆续颁布了多部政策文件,有关于政策的要求和解读整理成下表。

此外,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来临,2018年开始,多部针对性的政策陆续发布。他说:“2018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七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2018年3月,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率先在全国发布了《深圳市开展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监管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此前,工信部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2018年8月1日起实施。由此可见政策对报废电池回收的重视,毕竟事关国家节能环保大计。

2018年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元年。对此,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快速发展,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方期待。政策支持推动电池回收利用等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虽然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但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很多企业选择交给第三方的专业回收动力电池方处理。电池回收的蓝海已有雏形,加上政策暖风不断传送,只待回收技术的成熟来完成最后破冰。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